马克思哲学以“实践”为核心对本体论哲学的生存论转化
发布时间:2025-04-18 06:47
现今学界对于马克思哲学本体论问题的理解多是站在西方传统本体论哲学的视角,以本体论哲学的基本视域、思维方式乃至世界观来审视马克思哲学及其“实践”范畴,这势必造成对马克思哲学及其“实践”范畴“本体论”式的解读。其直接后果是将“实践”范畴做了主体主义或实体主义的理解,从而将其视为内在于意识领域内部、由纯粹思维构建、与现实无涉、静态无时间性、被抽象定义的范畴。为澄清马克思哲学及其“实践”范畴在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本来面目,展现马克思哲学究竟在何种意义上实现了对传统本体论哲学的变革与颠覆,本文力图从哲学的基本视域、哲学思维方式和哲学世界观三个层面分别考察传统本体论哲学与马克思哲学之间的区别,在展现西方哲学“本体论问题”内在的逻辑历史发展过程中,证明马克思哲学自身的生存论属性。首先,在哲学基本视域的问题上,本体论哲学以“意识的内在性”为其基本建制,构建了“理性主体性”这一基本范式。柏拉图的“理念论”奠定了西方哲学本体论问题的基本模式,并直接开启了西方哲学的“主体性”传统;以笛卡尔的“我思”为标志,近代哲学的唯理论和经验论虽然在表现形态上各异,但二者在本体论问题上却存在着惊人的一致性:即二者都是在以认识...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创新之处
一、哲学基本视域的转换:从理性的主体性到实践的主体性
(一)理性的主体性——以“意识的内在性”为其基本建制
(二)实践的主体性——以“现实的个人”的“对象性活动”为其基本建制
二、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从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到实践生存的思维方式
(一)传统哲学本体论在理性主义思维方式中追问“什么存在”
(二)马克思哲学生存论在实践生存思维方式中追问“如何存在”
三、哲学世界观的更新:从抽象的思维与存在到现实的人与世界
(一)本体论问题视域下思维与存在之间的关系问题
(二)生存论视域下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问题
四、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40700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创新之处
一、哲学基本视域的转换:从理性的主体性到实践的主体性
(一)理性的主体性——以“意识的内在性”为其基本建制
(二)实践的主体性——以“现实的个人”的“对象性活动”为其基本建制
二、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从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到实践生存的思维方式
(一)传统哲学本体论在理性主义思维方式中追问“什么存在”
(二)马克思哲学生存论在实践生存思维方式中追问“如何存在”
三、哲学世界观的更新:从抽象的思维与存在到现实的人与世界
(一)本体论问题视域下思维与存在之间的关系问题
(二)生存论视域下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问题
四、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407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4040700.html
上一篇: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文本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