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网络交往合理化问题的探究

发布时间:2025-04-18 03:26
  作为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实践活动,交往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的总和。它的范畴所涉及的十分广泛,不仅涉及到人、自然和社会等交往对象,也涉及到工具、语言等交往手段与媒介,还涉及到不同的交往活动以及与之相应的不同交往目的。交往活动、交往水平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的认知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不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下,人们也形成了不同形式的交往活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交往成为如今人们主流的交往形式,这种新的交往形式给人类带来了新的实践内容也促使人们进行新的理论思考。对网络交往合理化的问题研究不仅是对现实问题的反思,也是对交往理论内容的丰富和发展。目前学界对交往领域的研究主要是围绕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以及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展开的。从理论渊源上来看,马克思的交往思想是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的重要来源,两者的交往理论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实现人类的自由发展和构建合理化的社会。马克思交往思想的重点在于物质交往以及物质交往对精神交往的基础性作用和决定性作用,他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运动规律,设想了未来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理想状态下的交往关系,这种理想状态下的交往关系...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理论背景
        1.1.2 社会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3.1 创新之处
        1.3.2 不足之处
    1.4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交往理论的发展
    2.1 两种交往理论的阐述
        2.1.1 马克思交往思想的主要内容
        2.1.2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
    2.2 哈贝马斯对马克思交往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2.2.1 交往异化的根源和表现形式相同
        2.2.2 哈贝马斯的主体间性与马克思的主体性哲学的对比
        2.2.3 在唯物史观问题上哈贝马斯与马克思的认知的不同
    2.3 两种交往理论对研究网络交往的意义和价值
        2.3.1 马克思的交往思想对研究网络交往的意义
        2.3.2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对研究网络交往的意义
第三章 网络交往的总体性描述
    3.1 网络空间与网络交往的界定
        3.1.1 网络空间的产生
        3.1.2 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区别和联系
        3.1.3 网络交往的界定
    3.2 网络交往的具体实践
        3.2.1 网络交往的技术实践
        3.2.2 网络交往的社会趋势
    3.3 网络交往的具体特征
        3.3.1 虚拟性
        3.3.2 自由性
        3.3.3 多元性
        3.3.4 便捷性
第四章 网络交往的合理化及其价值
    4.1 网络社会生活的合理化
        4.1.1 网络“生活世界”的合理化
        4.1.2 网络“系统”的合理化
    4.2 合理化的网络交往的作用
        4.2.1 合理化的网络交往对人的发展的积极影响
        4.2.2 合理化的网络交往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4.3 非合理化的网络交往的影响
        4.3.1 非合理化的网络交往对人发展的消极影响
        4.3.2 非合理化的网络交往对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
第五章 网络交往不合理化困境的分析与合理化出路的反思
    5.1 不合理化网络交往的原因分析
        5.1.1 网络“生活世界”的殖民化
        5.1.2 网络交往异化的根源的分析
        5.1.3 工具理性的盛行
        5.1.4 网络交往为时过“新”
    5.2 实现网络交往合理化出路的反思
        5.2.1 网络交往主体的主体间性的强化
        5.2.2 网络交往规范的制定和实施
        5.2.3 企业和研发人员对网络技术的合理开发和使用
        5.2.4 科学技术的价值向度的普及和引导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科研和发表论文情况



本文编号:40404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40404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c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