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现实的个人”在唯物史观建构中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5-04-11 05:06
  “现实的个人”作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建构唯物史观时的基础概念,是认识和理解唯物史观的关键,是破解马克思和恩格斯构建唯物史观逻辑思路的“金钥匙”。因此理顺“现实的个人”何以能成为贯穿马克思和恩格斯构建唯物史观的逻辑脉络,不仅要从“现实的个人”提出的“源”、“现实的个人”展开的“流”以及将“现实的个人”视为历史发展的目的和归宿的历史展开的全过程,而且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进行具有学理性的探究,为“现实的个人”何以能构成唯物史观的脉络以正名。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的个人”的出场秉持了解构与建构的同一性原则而有两条路径:一条是通过对“抽象人”之解构,以“批判式继承”的方式诉说“现实的个人”之“不应”;另一条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文本中通过对“现实的个人”丰富和规定实现了对“现实的个人”的正面诉说。解构与建构的同一性原则不仅拓宽了对人的认识范围,而且在回应马克思人学“空场论”与历史“断裂论”、理解唯物史观、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意义。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揭示青年黑格尔派哲学家在理论上的弊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实践化的哲学诉求以及哲学家“改变世界”的历史任务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将“现实的个人”作...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研究重点与创新点
第一章 解构·建构:“现实的个人”出场的两条路径
    一、解构:对“抽象人”的批判式继承
        (一)对黑格尔“绝对者”的破解
        (二)对费尔巴哈“自然人”的反思
        (三)对施蒂纳“唯一者”的透视
    二、建构:对“现实的个人”的主动式诉说
        (一)自然与社会的统一
        (二)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三)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四)个体与整体的统一
    三、理论意义
第二章 将“现实的个人”作为唯物史观的前提
    一、马克思将“现实的个人”作为唯物史观前提的原因
        (一)将“现实的个人”作为唯物史观前提的理论背景
        (二)将“现实的个人”作为唯物史观前提的合理性
        (三)将“现实的个人”作为唯物史观前提的必然性
    二、“现实的个人”成为唯物史观前提的原因
        (一)从探讨唯物史观前提的原初语境看
        (二)从生产力方面看
        (三)从生产关系方面看
第三章 以“现实的个人”作为衡量历史进步的价值尺度
    一、对历史评价尺度的评说
        (一)历史尺度
        (二)生产力尺度
        (三)价值尺度
    二、以“现实的个人”的需要为衡量历史的尺度
        (一)个人的需要成就个人的本质
        (二)个人的需要本质决定了个人活动的根据
        (三)个人的需要本质与历史关系的辩证
    三、以“现实的个人”自由与解放程度衡量历史的进步
        (一)历史的主体与对历史进步的期许
        (二)“现实的个人”的自由解放与历史的铆合
第四章 “现实的个人”的自由解放是唯物史观的价值旨归
    一、“现实的个人”追求自由与解放的自然向度
        (一)认识规律,使规律服务于人
        (二)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二、“现实的个人”追求自由与解放的社会向度
        (一)摆脱政治压迫,实现政治解放
        (二)消除异化劳动,实现劳动自由
        (三)摆脱经济剥削,实现经济自由
    三、“现实的个人”追求自由与解放的自我向度
        (一)摆脱宗教束缚
        (二)树立主体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40395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4039555.html

上一篇:荀子义利观及其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启示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1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