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再传播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大学生为例
发布时间:2025-04-26 21:59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与普及,人们使用网络的时间进一步延伸、空间进一步拓展。然而,谣言也借助网络的平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迅猛地传播扩散开来,对网络的正常秩序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强烈的冲击。因而研究网络谣言的传播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为探明网络谣言的传播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我们从个体视角出发,选取456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网络情境的实验方法,从网络谣言的内容特征和受众的个人特征两个角度对网络谣言的传播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进行全面的剖析。通过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网络谣言的内容特征对受众的再传播意愿有着直接的影响。(2)网络谣言的内容特征可以通过影响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来间接地影响受众的再传播意愿。(3)网络谣言受众的卷入程度会影响谣言时效性、转发量与受众再传播意愿之间的关系。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动机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流程
2 文献综述
2.1 谣言和网络谣言的概念界定
2.2 网络谣言传播的影响因素研究
2.2.1 谣言本身的特征因素
2.2.2 谣言受众的特征因素
2.2.3 社会认知和文化因素
2.3 以往研究小结
2.4 问题提出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变量的定义
3.2 研究变量的测量
3.2.1 网络谣言再传播意愿的测量
3.2.2 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的测量
3.3 研究假设
3.3.1 网络谣言信息的表达类型与受众再传播意愿的关系
3.3.2 网络谣言的传播方向与受众再传播意愿的关系
3.3.3 网络谣言的时效性与受众再传播意愿的关系
3.3.4 网络谣言的转发量与受众再传播意愿的关系
3.3.5 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在网络谣言内容权威性、时效性、转发量、方向与受众再传播意愿的关系中的作用
3.3.6 卷入程度在网络谣言时效性、转发量与受众再传播意愿的关系中的作用
3.4 研究构架
4 实验一:网络谣言的表达类型和传播方向对受众再传播意愿的影响
4.1 实验目的
4.2 网络谣言材料的选择和评估
4.3 实验设计
4.4 被试
4.5 实验实施
4.6 数据分析
4.6.1 被试基本状况统计
4.6.2 人口学变量对受众再传意愿的影响
4.6.3 谣言表达类型和谣言传播方向对受众再传播意愿的影响
4.6.4 谣言的表达类型和传播方向与受众的认知信任、情感信任、再传播意愿的相关关系
4.6.5 受众的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在网络谣言表达类型对再传播意愿的影响过程中的作用
4.7 结果讨论
4.7.1 人口特征变量对再传播意愿的影响
4.7.2 网络谣言的表达类型对再传播意愿的影响
4.7.3 网络谣言的传播方向对再传播意愿的影响
4.7.4 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在谣言传播过程中的影响作用
5 实验二:网络谣言的时效性和转发量对受众再传播意愿的影响
5.1 实验目的
5.2 网络谣言的时效性和转发量的测量
5.3 实验设计
5.4 被试
5.5 实验实施
5.6 数据分析
5.6.1 被试基本状况统计
5.6.2 网络谣言的时效性和转发量对受众再传播意愿的影响
5.6.3 谣言的时效性和转发量与受众的认知信任、情感信任、再传播意愿的相关关系
5.6.4 受众的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在网络谣言时效性对再传播意愿的影响过程中的作用
5.6.5 受众的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在网络谣言转发量对再传播意愿的影响过程中的作用
5.7 结果讨论
5.7.1 网络谣言的时效性对再传播意愿的影响
5.7.2 网络谣言的转发量对再传播意愿的影响
5.7.3 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在谣言传播过程中的影响作用
6 实验三:受众的卷入程度对其再传播网络谣言意愿的影响
6.1 实验目的
6.2 被试卷入程度的操纵程序检验
6.3 实验设计
6.4 被试
6.5 实验实施
6.6 数据分析
6.6.1 被试基本状况统计
6.6.2 受众的卷入程度在网络谣言的时效性、转发量对传播意愿的影响过程中的作用
6.7 结果讨论
6.7.1 卷入程度在谣言传播过程中的影响作用
7 总讨论
7.1 网络谣言的内容特征对再传播意愿的影响
7.2 受众的特征状态对再传播意愿的影响
8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局限
8.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A
附录二 调查问卷B
附录三 调查问卷C
致谢
本文编号:4041429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动机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流程
2 文献综述
2.1 谣言和网络谣言的概念界定
2.2 网络谣言传播的影响因素研究
2.2.1 谣言本身的特征因素
2.2.2 谣言受众的特征因素
2.2.3 社会认知和文化因素
2.3 以往研究小结
2.4 问题提出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变量的定义
3.2 研究变量的测量
3.2.1 网络谣言再传播意愿的测量
3.2.2 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的测量
3.3 研究假设
3.3.1 网络谣言信息的表达类型与受众再传播意愿的关系
3.3.2 网络谣言的传播方向与受众再传播意愿的关系
3.3.3 网络谣言的时效性与受众再传播意愿的关系
3.3.4 网络谣言的转发量与受众再传播意愿的关系
3.3.5 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在网络谣言内容权威性、时效性、转发量、方向与受众再传播意愿的关系中的作用
3.3.6 卷入程度在网络谣言时效性、转发量与受众再传播意愿的关系中的作用
3.4 研究构架
4 实验一:网络谣言的表达类型和传播方向对受众再传播意愿的影响
4.1 实验目的
4.2 网络谣言材料的选择和评估
4.3 实验设计
4.4 被试
4.5 实验实施
4.6 数据分析
4.6.1 被试基本状况统计
4.6.2 人口学变量对受众再传意愿的影响
4.6.3 谣言表达类型和谣言传播方向对受众再传播意愿的影响
4.6.4 谣言的表达类型和传播方向与受众的认知信任、情感信任、再传播意愿的相关关系
4.6.5 受众的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在网络谣言表达类型对再传播意愿的影响过程中的作用
4.7 结果讨论
4.7.1 人口特征变量对再传播意愿的影响
4.7.2 网络谣言的表达类型对再传播意愿的影响
4.7.3 网络谣言的传播方向对再传播意愿的影响
4.7.4 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在谣言传播过程中的影响作用
5 实验二:网络谣言的时效性和转发量对受众再传播意愿的影响
5.1 实验目的
5.2 网络谣言的时效性和转发量的测量
5.3 实验设计
5.4 被试
5.5 实验实施
5.6 数据分析
5.6.1 被试基本状况统计
5.6.2 网络谣言的时效性和转发量对受众再传播意愿的影响
5.6.3 谣言的时效性和转发量与受众的认知信任、情感信任、再传播意愿的相关关系
5.6.4 受众的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在网络谣言时效性对再传播意愿的影响过程中的作用
5.6.5 受众的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在网络谣言转发量对再传播意愿的影响过程中的作用
5.7 结果讨论
5.7.1 网络谣言的时效性对再传播意愿的影响
5.7.2 网络谣言的转发量对再传播意愿的影响
5.7.3 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在谣言传播过程中的影响作用
6 实验三:受众的卷入程度对其再传播网络谣言意愿的影响
6.1 实验目的
6.2 被试卷入程度的操纵程序检验
6.3 实验设计
6.4 被试
6.5 实验实施
6.6 数据分析
6.6.1 被试基本状况统计
6.6.2 受众的卷入程度在网络谣言的时效性、转发量对传播意愿的影响过程中的作用
6.7 结果讨论
6.7.1 卷入程度在谣言传播过程中的影响作用
7 总讨论
7.1 网络谣言的内容特征对再传播意愿的影响
7.2 受众的特征状态对再传播意愿的影响
8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局限
8.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A
附录二 调查问卷B
附录三 调查问卷C
致谢
本文编号:40414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4041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