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道”新论 ——兼论“实验水墨”
发布时间:2025-04-18 03:41
80年代初,随着“泼墨”艺术形式在中国的兴起,大片墨迹遮掩了笔线独自占有视线的心理震撼,一直萦绕在自己几十年来的笔墨实践中。出于对水墨的敏感,也基于自己十几年海外的笔墨探索和其他方面的绘画实践,“墨”之概念早已在潜意识中,从“笔墨”的传统概念中悄悄地移出,单独地被偏爱着。90年代后,中国画界出现了由“笔墨”所引起的一系列争论,以及对“实验水墨”弘扬与否定的高调评判而衍生出的两种不同格局的水墨生态:传统型、非传统型,更引起我的关注。由于“墨”在两类生态中承担着不尽相同且重要的属性功能,所以,“墨”的意义尤其引人注目。为此,我研读了许多有关文章,愈加发现关注这两类水墨“生态”的大部分评论或多或少地都带有从文本到文本的毛病,而没有从绘画本体研究的角度看问题,使得许多评论和批评并没深入及里。这种忽略实证的理论往往易显空洞。特别是对“实验水墨”部分,批评家和评论家的“厚爱”使得健康的“实验水墨”概念难以为继,“转换成功”、“超越”、“文化嬗变”等用词将只有近三十年历史的实验类水墨艺术定性为成就极高的现代艺术,不免会带给我们疑惑。这样的背景下,基于自己多年的实践,笔者觉得有必要从另一个崭新的视角来重...
【文章页数】:16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40468
【文章页数】:16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10黄宾虹《浅绛山水》(局部)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工作均“墨道”新论—兼论“实验水墨”约、圆润的中锋线,直率且内敛地表现出宿墨之美,一卓鹤君以绘画大然的悟性,始终在水墨艺术的前沿不断地开创着他特殊的“墨语”……线形或块状的用笔方式往往和墨趣的展示效果相关,淡雅的墨迹一般不会和杂乱无序的用笔相配,从李可染《杏花....
图11李可染《杏花春1=1帅(局部)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工作均“墨道”新论—兼论“实验水墨”约、圆润的中锋线,直率且内敛地表现出宿墨之美,一卓鹤君以绘画大然的悟性,始终在水墨艺术的前沿不断地开创着他特殊的“墨语”……线形或块状的用笔方式往往和墨趣的展示效果相关,淡雅的墨迹一般不会和杂乱无序的用笔相配,从李可染《杏花....
图12陆俨少《占城积翠图》()合部)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工作均“墨道”新论—兼论“实验水墨”约、圆润的中锋线,直率且内敛地表现出宿墨之美,一卓鹤君以绘画大然的悟性,始终在水墨艺术的前沿不断地开创着他特殊的“墨语”……线形或块状的用笔方式往往和墨趣的展示效果相关,淡雅的墨迹一般不会和杂乱无序的用笔相配,从李可染《杏花....
图80曾必《一年明月今宵多》(局部)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工作均“墨道”新论—兼论“实验水墨”“地方化”。过于追求局部的水墨变化会使有机的联系因种种现象而中断,同样,过于追法的丰富也会造成各肢体脱离主结构而成为花哨的水墨游戏。如果没有对整体墨象布局的考量,对水分渗化规律的理性把握和处理,不留情面的作品便会随时报告“病....
本文编号:40404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4040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