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基于多源大数据的南京主城区滨水空间活力探究与评价

发布时间:2025-04-15 04:45
  滨水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空间,与城市居民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城市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如何营造充满活力的滨水空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滨水空间活力的探究有了更科学客观方法,如何构建合理的评价模型,对多源大数据进行集成分析,是探究滨水空间活力的关键之一。本文以南京市主城区滨水空间为例,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了解各滨水空间状况,并利用大数据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分别探究了滨水空间活力的外部空间环境要素与内部空间结构影响力。具体而言,通过时空大数据总结了滨水空间活力变化规律,同时以各类大数据量化反映影响滨水空间活力各类要素,并借助空间统计学中地理探测器这一方法,对影响滨水空间活力的各类要素进行了探究,量化评价了单个影响因子与双因子组合作用下对滨水空间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滨水空间活力变化情况具有明显的时空规律性,对于了解人的行为模式从而为规划设计提供理论支撑有重要意义;外部空间环境要素对滨水空间活力的影响程度大于内部空间结构要素,应注低强度开发地区滨水空间周边设施的完善与重高强度开发地区滨水空间的保护;因子组合下的交互作用对滨水空间活力的影响力...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目标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理论基础研究
    2.1 基本概念
        2.1.1 滨水空间
        2.1.2 空间活力
        2.1.3 大数据
    2.2 国内外滨水空间活力发展概况
        2.2.1 滨水空间发展概况
        2.2.2 空间活力发展概况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与案例
        2.3.1 滨水空间研究综述
        2.3.2 城市活力研究综述
        2.3.3 滨水空间活力案例研究
    2.4 大数据研究概况
        2.4.1 大数据时代的变革
        2.4.2 大数据与风景园林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框架与评价体系
    3.1 滨水空间活力理论框架
        3.1.1 滨水空间活力的组成元素
        3.1.2 滨水空间活力的形成机制
    3.2 评价体系构建
        3.2.1 数据来源
        3.2.2 空间活力评价指标量化
        3.2.3 影响因子选取与量化
        3.2.4 滨水空间影响因素探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滨水空间活力宏观特征与分析
    4.1 研究区域概况与评估
        4.1.1 南京市总体概况
        4.1.2 南京市主城区概况
        4.1.3 研究对象现状评估
    4.2 时空活力特征量评价
        4.2.1 时间维度活力差异分析
        4.2.2 空间维度活力差异分析
    4.3 外部影响要素量化分析
        4.3.1 单因子作用探究
        4.3.2 显著性作用探究
        4.3.3 因子交互作用探测
第五章 滨水空间微观特征与分析
    5.1 研究区域概况与评价
        5.1.1 玄武湖概况
        5.1.2 玄武湖的历史演变
        5.1.3 研究对象现状评估
    5.2 时空活力特征量化分析
        5.2.1 时间维度活力特征
        5.2.2 空间维度活力差异分析
        5.2.3 空间维度活力现状分析
    5.3 内部影响因子量化分析
        5.3.1 单因子作用探究
        5.3.2 显著性探究
        5.3.3 因子交互作用探测
第六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6.1 结论
    6.2 建议
    6.3 创新点
    6.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编号:40400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40400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4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