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产权效率的演进逻辑与考量研究

发布时间:2025-04-23 03:52
  产权理论的根本研究目的是在产权制度的比较、选择、调整、修正和重构的过程中,检验不同产权形式或产权安排的效率,进而激励产权主体利益和社会整体福利最大化或向最大化收敛。面对改革不断推进的社会发展环境,仅持有静态的、单一目标的产权效率观则无益于解决现实生活中产权制度供给的效率问题。为了规避产权制度效率的僵化或惰性的存续,以及避免产权供给与现有经济条件的匹配失衡现象,针对产权效率演化问题的研究就更为重要。本文主要是从动态演化的角度,遵循产权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工具,对产权效率的演进理论进行了探索,关键是以产权效率的演进逻辑和考量分析(包括量化分析和实证考察)作为研究的主线。 本文的理论初始篇目是对前人研究的归纳阐述进而获得研究的基石和启示,包括新制度经济学产权基本理论,制度效率演化理论,以及马克思的产权理论、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产权理论和契约经济学派的产权理论这三个西方产权经济学派经典范式的逻辑区分,并提炼产权效率演化问题的主要衡量标准和基本研究工具。通过归类比较,应当明确:第一,降低交易费用同时增加产权制度总收益、解决外部性内部化是产权效率的基本标准和要求。第二,交易成本(或广义上的制度成...

【文章页数】:15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路线(论文结构)以及研究重点、研究难点
        1.3.1 研究路线(论文结构)
        1.3.2 研究重点
        1.3.3 研究难点
    1.4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性贡献和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1.5.1 可能的创新性贡献
        1.5.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第2章 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产权的基本理论综述
    2.1 产权概念的归类阐释
    2.2 产权的地位和功能
第3章 制度效率演化理论综述
    3.1 制度效率演化理论的基本研究逻辑
        3.1.1 考察制度变迁的成本与收益
        3.1.2 考察"供给需求"均衡
        3.1.3 考察激励机制的完善性
        3.1.4 考察"制度结构"效率
        3.1.5 考察制度"适应性"效率
        3.1.6 考察制度博弈效率
    3.2 制度效率演化的基本诱因
        3.2.1 知识与技术的供给效率
        3.2.2 有效的市场竞争水平
        3.2.3 要素相对价格、个人偏好与预期收益的变化
        3.2.4 资源禀赋和人口因素的演化
        3.2.5 社会文化、社会伦理的变迁
        3.2.6 制度系统内部的演变
第4章 产权效率演化的主要衡量标准和基本研究工具
    4.1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
        4.1.1 马克思产权理论研究的基本逻辑
        4.1.2 马克思产权理论强调只有公有产权才具有最高的社会生产效率
        4.1.3 马克思产权理论关于产权效率演化的衡量标准
    4.2 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
        4.2.1 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的基本逻辑
        4.2.2 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强调私有产权最有效率
        4.2.3 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的衡量标准和基本工具
    4.3 契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
        4.3.1 什么是"产权契约"
        4.3.2 完全契约和不完全契约
        4.3.3 产权契约的不完全性
        4.3.4 不完全产权契约与产权效率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产权动态演进的制度成本结构
    5.1 产权演进中的制度成本
        5.1.1 社会制度维度
        5.1.2 个体承受维度
    5.2 产权演化制度成本的影响因素
        5.2.1 社会意识形态
        5.2.2 产权制度变革方式
        5.2.3 配套制度的互补与耦合程度
        5.2.4 利益群体间的抗衡力量
        5.2.5 外部性的演化趋势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产权制度的"效率生命周期"假说
    6.1 假说的提出
    6.2 根本目标:寻求产权自由度最大化
    6.3 根本诱因:社会资源与人类需求的矛盾
    6.4 引致性诱因
    6.5 机理分析
    6.6 制约因素
        6.6.1 产权初始界定结构
        6.6.2 人类需求特征
        6.6.3 组织群体特征
        6.6.4 社会发展周期
        6.6.5 市场组织形式
        6.6.6 政治权势
    6.7 产权制度效率生命周期不等价于产权制度的变迁
    6.8 创新价值
    6.9 对产权制度设计的启示
    6.10 本章小结
第7章 产权演进效率的"弹性"考量研究
    7.1 国内外"制度弹性"研究综述
    7.2 研究意图
    7.3 命题设计和理论解释
        7.3.1 产权制度和交易成本的关系
        7.3.2 命题设计
        7.3.3 相关理论阐释
    7.4 本命题的实证计量
        7.4.1 样本选择依据
        7.4.2 指标界定和来源
        7.4.3 实证测算过程
    7.5 创新意义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目前我国处于改革演进周期的资源产权的效率考察与解析
    案例一:当前我国农地流转初期的土地产权流转效率失衡解析
        8.1 农地流转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8.2 我国农地流转初期的产权效率失衡现象
            8.2.1 农村基层政权和强势群体的强权干预
            8.2.2 股份制公司经营的后续风险隐患
            8.2.3 私下流转问题
            8.2.4 土地流转定价问题
            8.2.5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现实困境
            8.2.6 基础设施投入的归属权问题
        8.3 农地流转初期产权效率失衡根源:多重委托代理结构的产生及其效率解析
            8.3.1 第一级委托代理产权关系:国家拥有土地所有权,农户拥有土地使用权、剩余收益权、转让权
            8.3.2 第二级委托代理产权关系:农村基层政权代表国家进行土地产权安排
            8.3.3 第三级委托代理产权关系:农户和农村中介组织之间形成的土地产权让渡关系及其"弱化"的委托代理效应
        8.4 构建以产权市场化为核心的正式制度安排
            8.4.1 制定《中国土地制度大纲》和《土地产权交易法》
            8.4.2 建立规范专业的"土地产权流转交易中心"
            8.4.3 界定农村基层政权的职能边界
            8.4.4 开展"专业合作社"过渡经营模式
            8.4.5 探索有效的风险防范和保障机制
            8.4.6 设立承租、承转的准入门槛
            8.4.7 继续提升农民的社会保障力度和社会福利水平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目前我国处于改革演进周期的资源产权的效率考察与解析
    案例二:实现我国国有林权效率均衡的分类产权契约设计
        9.1 国有林权改革的必要性
        9.2 国有林权改革的基本思路
        9.3 国有林权改革实质上是国有林权契约的重新设计
        9.4 国有林权改革中的产权契约隐患
            9.4.1 "产权锁定"隐患
            9.4.2 "林木采伐权垄断"隐患
            9.4.3 林业资源产权成本的不确定性
            9.4.4 事后报酬不确定
            9.4.5 森林资源正外部性价值估量的难度
            9.4.6 国有公益林改革模式与实质性操作尚未突破
        9.5 国有林各类产权完全私有化问题刍议
            9.5.1 国有林业资源不同于国有土地资源
            9.5.2 国内学术界反对我国国有林权完全私有化的观点简述
        9.6 国有林权契约的分类设计
            9.6.1 必要性
            9.6.2 分类模型设计
        9.7 国有林权契约的制度涵义与政策建议
            9.7.1 从大一统管理模式转向分类管理模式
            9.7.2 维护国有林权契约的安全性、长期性
            9.7.3 配合与时俱进的法律体系
            9.7.4 改变制度供给模式
            9.7.5 构建科学的国有林木采伐管理制度
            9.7.6 重视林地级差属性
            9.7.7 完善技术体系建设
            9.7.8 构建国有商品林流转市场多元机制
        9.8 本章小结
    第10章 宏观产权效率演进与宏观经济增长耦合的实证考量
        10.1 产权效率与投资机制的传统研究综述
        10.2 宏观产权结构和投资增长互动演进的理论机理
            10.2.1 二者互动的影响因素
            10.2.2 二者互动的交易成本轨迹
        10.3 实证考量:以辽宁省为例
            10.3.1 二者耦合均衡关系与冲击检验
            10.3.2 辽宁省投资所有制结构变迁对投资增长的贡献效率分析
        10.4 本章结论
结论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简介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40411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40411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7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