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论我国网络非理性利益表达的行为逻辑

发布时间:2025-03-18 01:13
  现代民主政治的主要特征是广泛的政治参与,公民依法进行利益表达是重要的参与形式。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利益表达行为逐渐增多,并被视为传统政治参与的有效补充,得到了舆论的普遍关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倡导网络民主的观点中,出现了将网络表达途径制度化的声音,以期通过利用网络的匿名性和即时性实现公民的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维护政治稳定,使公民有效参与政府过程,形成参与式民主。本文以此为背景,展开关于网络表达途径制度化的可行性研究。本文以演绎的方法,在网络非理性利益表达行为普遍存在的结果下,推演生成该结果的各种诱因,并分析诱因与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试图理清网络非理性利益表达行为的逻辑路径。通过本文的分析发现,网络非理性利益表达行为包括网络申诉、网络诽谤、网络谣言、网络跟风等,呈现极化性、短期化和传染性等特征。网络中广泛存在的非理性利益表达的产生是多重诱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诱因包括:主体方面,我国网民的整体特征为收入低、年龄低、受教育程度低等,存在着不够理性的主体因素;环境方面,现代化社会的社会背景表现为世俗性和功利性,互联网域的空间环境具有公私相交、虚实相间的特征,这是非理性行为产生的...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对象及目的
    二、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 利益表达
        (二) 非理性
        (三) 行为逻辑
    三、 国内外相关研究
        (一) 外国学者的研究
        (二) 中国学者的研究
        (三) 整体观察
    四、 研究的框架与方法
第一章 现象分析——网络非理性利益表达主体及行为
    一、 网络非理性利益表达主体构成
        (一) 网络用户群体构成
        (二) 网络非理性利益表达行为主体
    二、 网络非理性利益表达行为的特征
    三、 网络非理性利益表达行为的表现
第二章 环境分析——网络非理性利益表达的发生语境
    一、 社会环境
    二、 网络环境
        (一) 网络社会化
        (二) 媒体政党化
第三章 行动诱因分析——网络非理性利益表达的发生基础
    一、 心理诱因:群氓如何形成
        (一) 网络认知——遇见另一个自己
        (二) 价值传播——暗示的力量
        (三) 意见领袖——群氓的朝圣
    二、 动机诱因:先天与后天
        (一) 本能动机
        (二) 习得动机
    三、 目的诱因:利益的表达
        (一) 依法表达
        (二) 合理利益与不合理利益的表达
    四、 形式诱因:传递的陷阱
        (一) 文字载体
        (二) 信息传播
第四章 效果分析——网络非理性利益表达的因果反馈
    一、 表达的客观结果
        (一) 结果分类
        (二) 结果发生路径
    二、 主动非理性与被动非理性
第五章 结语——驳网络利益表达途径制度化观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357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40357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f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