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精神损害赔偿概念之逻辑重构

发布时间:2025-03-15 01:38
  “精神”一词,本是哲学的研究范畴,但一旦被移植到法律上,在内涵和外延发生变化,为此,引起了理论界对“精神”及“精神损害”的概念的争议,由于我国立法上概念的模糊,造成了学术和理论上的误解和困扰以及司法实践上的不便。事实上,笔者始终认为,精神乃是作为社会存在的人所特有的本质属性,法律上的精神虽然与哲学上的精神在概念范围上差异很大,但二者应是同质的,即只有具备精神内容的人才当然谈得上精神损害和精神损害赔偿,而对于拟制的法人因其人格利益本身就是被人赋予的,不能用一种假设的前提来推论出另一个真实的存在,这在逻辑上是颠倒的,在理论上也是荒唐的。所以厘清这个前提,就为分析精神损害、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以及与其相关制度的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进一步重新审视我国现存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缺陷和不足以及今后立法上的完善的指出方向。 藉此目的,本文通过对精神损害概念立法制度上的局限以及当前在学术上几种主要观点的争议,结合国外司法经验和我国的司法实际,从法哲基础和实证分析中重新构建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概念,并由此演绎中引出“精神权利”、“精神侵权”以使概念在表达上优化,功能上提升,成为法律上的专门用语来更好地表达...

【文章页数】: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我国现有立法和理论下的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
    (一) 精神损害赔偿的内涵和外延
    (二) 我国现有立法下精神损害赔偿概念存在的问题
    (三) 我国理论界对精神损害赔偿概念的争议
二.我国司法实践对精神损害赔偿的界定及实证分析
    (一) 司法实践中对精神损害赔偿的界定
    (二) 实证分析
三.精神损害赔偿概念之重构及演进
    (一) 社会基础
    (二) 法哲学基础
    (三) 法制进步和统一的内在要求
    (四) 精神损害概念重构之逻辑分析
    (五) 精神损害赔偿概念之演进——精神权利的确认
四.我国精神损害赔偿概念重构的立法完善
    (一) 从内容上
    (二) 从结构体系上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履历



本文编号:40349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40349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7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