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转型期地区间农民收入差异研究 ——变动趋势、成因及其适度性
发布时间:2025-02-15 15:13
中国从70年代末开始进行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改革。这场改革从改进激励机制和提高微观经营效率入手,着眼于新增资源的重新配置,基本形成了一种具有“帕累托改进”性质的渐进式改革道路,在经济增长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这堪称奇迹的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却越来越不平衡,农民收入增长无论是在个体之间,还是在区域之间都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差异,特别是农村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所呈现的明显扩大趋势,已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本论文主要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对研究所依据的理论体系进行回顾与评析,并对现有的诸多测量指标进行了优劣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现实情况选择了本研究所使用的评价指标与测量方法,然后据此从省际、东中西以及不同收入水平区域角度,对改革以来中国地区间农民收入的差异进行了动态的实证描述,同时采用theil模型对农民收入的总体差异进行了区域分解。结果表明,无论从那个角度来看,改革以来,我国地区间农民收入均呈现差异扩大的态势,而且扩大的速度快,幅度大,且目前仍处在库兹涅兹所提出的“U型”曲线的中期...
【文章页数】:17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
1.2 几个基本的概念
1.2.1 收入分配的两种概念
1.2.2 地区收入差异与收入差距
1.2.3 绝对差异、相对差异及综合差异
1.3 相关文献回顾及评价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思路与方法
1.5 本研究中地域、时点的界定及数据来源
1.5.1 研究地域的界定
1.5.2 研究时间的界定
1.5.3 研究数据的来源
1.6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2 转型期地区农民收入差异分析的理论、收入指标及差异测度指标
2.1 经济转型期我国地区农民收入差异扩大的背景与特征
2.1.1 经济转型期我国经济运行环境的基本特征
2.1.2 转型期地区农民收入差异的形成与扩大
2.2 地区收入差异理论的回顾、评价与研究新进展
2.2.1 结构转换理论与发展阶段理论
2.2.2 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理论
2.2.3 区域经济不均衡增长理论
2.2.4 地区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2.3 地区收入差异测度指标的评述与选取
2.3.1 现有差异测度指标的评价
2.3.2 我国地区收入差异研究中所使用的测度指标的评述
2.3.3 本研究所采用的差异测度指标
2.4 收入指标及其价格处理问题
3 改革以来我国地区农民收入差异的变动格局
3.1 省(市、区)农民收入差异的变动格局
3.1.1 省际绝对收入差异的变化过程
3.1.2 省际相对收入差异的变化过程
3.2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组农民收入差异的变动格局
3.2.1 各类收入区组收入差异变化的时间分布特征
3.2.2 各类收入区组内部收入差异变化的时间分布特征
3.2.3 农民收入差异变化的空间动态分布特征
3.3 东、中、西三大地带农民收入差异变动的格局
3.3.1 东、中、西各地带内农民收入差异的变化
3.3.2 东、中、西各地带间农民收入差异的变化
3.4 THEIL熵:对农民收入地区差异的一个分解
3.5 济转型期我国地区农民收入差异的主要特点
4 转型期地区农民收入差异成因的一个实证研究--收入来源结构
4.1 我国地区农民收入决定的一个基本数量模型
4.1.1 收入决定基本数量模型
4.1.2 非农收入决定模型
4.2 收入来源构成及变动影响的实证分析
5 转型期地区农民收入差异变动的原因--基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的解释
5.1 区域地理位置与地区农民收入差异
5.2 农村经济总量的区域特征与收入差异的相关分析
5.3 农村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收入差异扩大的基础
5.3.1 产业结构及其效益的区域差异:结构性转移增长的测定
5.3.2 乡镇企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农民工资收入差异的源泉
5.3.3 欠发达地区农村产业结构与收入差异的实例分析--以新疆为例
5.4 农业生产率的区域差异:收入差异扩大的效率影响
5.5 二元结构的区域差异:收入差异扩大的城乡分隔体制影响
5.6 农村教育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收入差异扩大的推动器
5.6.1 教育发展与收入差距扩大的内生机制分析
5.6.2 农村教育发展不平衡影响的实证分析
5.7 不同收入水平组农民收入差异影响因素的数量分析
6 转型期地区农民收入差异变动的原因--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解释
6.1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6.2 区域经济发展的制度框架分析
6.3 制度与效率理论模型的透析
6.4 东、中、西部农村经济绩效的制度差异影响
6.4.1 制度因素中观念的差异
6.4.2 制度创新、制度结构及制度变迁方式的差异
6.4.3 农村制度实施的主体--农村基层组织成长程度的差异
6.4.4 区域推进的开放政策的不同
6.4.5 区域市场化发展程度的差异
7 转型期地区农民收入差异扩大的经济效应分析: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7.1 消费理论中的收入分配与总消费
7.2 收入差异影响我国总消费的机理机制
7.3 收入差距扩大对农村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
7.3.1 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需求分析
7.3.2 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与平均消费倾向分析
7.3.3 收入差距扩大与农村消费需求趋低关系的实证
7.3.4 我国农村各类地区消费状况的对比分析
8 我国地区农民收入差异适度性的探讨
8.1 差异存在的客观性
8.2 收入差异问题的实质
8.3 差异存在的合理性与有利性
8.4 差异扩大的负面影响
8.5 一些西方国家收入差异过大的经验教训
8.6 我国地区农民收入差异与国际的比较
8.7 确定我国地区农民收入差异适度的原则
8.7.1 基于基尼系数的判断及对基尼系数本身的质疑
8.7.2 判断差异是否适度的基本因素
8.7.3 判断差异是否适度的基本原则
8.7.4 差异是否适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9 我国地区农民收入差异未来发展的趋势分析
9.1 经济发展中地区收入差异长期变动趋势的一般理论与模型
9.1.1 威廉姆逊的“倒U”假说
9.1.2 围绕“倒U”假说展开的争论与评价
9.2 一些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地区收入差异变动趋势的经验论证
9.3 我国地区农民收入差异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
9.3.1 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
9.3.2 地区农民收入差异长期变化的动力机制
9.3.3 我国地区农民收入差异未来发展的趋势
10 调控我国地区农民收入差异的政策启示
10.1 协调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10.2 近期东中西部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
10.2.1 东部农村地区近期发展思路
10.2.2 中部农村地区近期发展思路
10.2.3 西部农村地区近期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4034259
【文章页数】:17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
1.2 几个基本的概念
1.2.1 收入分配的两种概念
1.2.2 地区收入差异与收入差距
1.2.3 绝对差异、相对差异及综合差异
1.3 相关文献回顾及评价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思路与方法
1.5 本研究中地域、时点的界定及数据来源
1.5.1 研究地域的界定
1.5.2 研究时间的界定
1.5.3 研究数据的来源
1.6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2 转型期地区农民收入差异分析的理论、收入指标及差异测度指标
2.1 经济转型期我国地区农民收入差异扩大的背景与特征
2.1.1 经济转型期我国经济运行环境的基本特征
2.1.2 转型期地区农民收入差异的形成与扩大
2.2 地区收入差异理论的回顾、评价与研究新进展
2.2.1 结构转换理论与发展阶段理论
2.2.2 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理论
2.2.3 区域经济不均衡增长理论
2.2.4 地区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2.3 地区收入差异测度指标的评述与选取
2.3.1 现有差异测度指标的评价
2.3.2 我国地区收入差异研究中所使用的测度指标的评述
2.3.3 本研究所采用的差异测度指标
2.4 收入指标及其价格处理问题
3 改革以来我国地区农民收入差异的变动格局
3.1 省(市、区)农民收入差异的变动格局
3.1.1 省际绝对收入差异的变化过程
3.1.2 省际相对收入差异的变化过程
3.2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组农民收入差异的变动格局
3.2.1 各类收入区组收入差异变化的时间分布特征
3.2.2 各类收入区组内部收入差异变化的时间分布特征
3.2.3 农民收入差异变化的空间动态分布特征
3.3 东、中、西三大地带农民收入差异变动的格局
3.3.1 东、中、西各地带内农民收入差异的变化
3.3.2 东、中、西各地带间农民收入差异的变化
3.4 THEIL熵:对农民收入地区差异的一个分解
3.5 济转型期我国地区农民收入差异的主要特点
4 转型期地区农民收入差异成因的一个实证研究--收入来源结构
4.1 我国地区农民收入决定的一个基本数量模型
4.1.1 收入决定基本数量模型
4.1.2 非农收入决定模型
4.2 收入来源构成及变动影响的实证分析
5 转型期地区农民收入差异变动的原因--基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的解释
5.1 区域地理位置与地区农民收入差异
5.2 农村经济总量的区域特征与收入差异的相关分析
5.3 农村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收入差异扩大的基础
5.3.1 产业结构及其效益的区域差异:结构性转移增长的测定
5.3.2 乡镇企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农民工资收入差异的源泉
5.3.3 欠发达地区农村产业结构与收入差异的实例分析--以新疆为例
5.4 农业生产率的区域差异:收入差异扩大的效率影响
5.5 二元结构的区域差异:收入差异扩大的城乡分隔体制影响
5.6 农村教育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收入差异扩大的推动器
5.6.1 教育发展与收入差距扩大的内生机制分析
5.6.2 农村教育发展不平衡影响的实证分析
5.7 不同收入水平组农民收入差异影响因素的数量分析
6 转型期地区农民收入差异变动的原因--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解释
6.1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6.2 区域经济发展的制度框架分析
6.3 制度与效率理论模型的透析
6.4 东、中、西部农村经济绩效的制度差异影响
6.4.1 制度因素中观念的差异
6.4.2 制度创新、制度结构及制度变迁方式的差异
6.4.3 农村制度实施的主体--农村基层组织成长程度的差异
6.4.4 区域推进的开放政策的不同
6.4.5 区域市场化发展程度的差异
7 转型期地区农民收入差异扩大的经济效应分析: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7.1 消费理论中的收入分配与总消费
7.2 收入差异影响我国总消费的机理机制
7.3 收入差距扩大对农村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
7.3.1 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需求分析
7.3.2 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与平均消费倾向分析
7.3.3 收入差距扩大与农村消费需求趋低关系的实证
7.3.4 我国农村各类地区消费状况的对比分析
8 我国地区农民收入差异适度性的探讨
8.1 差异存在的客观性
8.2 收入差异问题的实质
8.3 差异存在的合理性与有利性
8.4 差异扩大的负面影响
8.5 一些西方国家收入差异过大的经验教训
8.6 我国地区农民收入差异与国际的比较
8.7 确定我国地区农民收入差异适度的原则
8.7.1 基于基尼系数的判断及对基尼系数本身的质疑
8.7.2 判断差异是否适度的基本因素
8.7.3 判断差异是否适度的基本原则
8.7.4 差异是否适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9 我国地区农民收入差异未来发展的趋势分析
9.1 经济发展中地区收入差异长期变动趋势的一般理论与模型
9.1.1 威廉姆逊的“倒U”假说
9.1.2 围绕“倒U”假说展开的争论与评价
9.2 一些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地区收入差异变动趋势的经验论证
9.3 我国地区农民收入差异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
9.3.1 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
9.3.2 地区农民收入差异长期变化的动力机制
9.3.3 我国地区农民收入差异未来发展的趋势
10 调控我国地区农民收入差异的政策启示
10.1 协调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10.2 近期东中西部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
10.2.1 东部农村地区近期发展思路
10.2.2 中部农村地区近期发展思路
10.2.3 西部农村地区近期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40342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4034259.html
上一篇:构建好全面脱贫后的贫困治理生态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