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5-04-22 23:11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国家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2005年11月《国务院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高度,把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作为科教兴国和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对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能力,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论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剖析了陕西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构建了陕西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评价体系,提出了促进陕西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基本结论是:陕西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经历了恢复、发展、滑坡、调整等不同的历史阶段,逐步建立了农村职业教育网络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存在诸如农村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严重不足,结构严重失衡;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经费严重短缺;政出多门导致职业教育发展严重失衡;政府高度计划的人事制度制约了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质量;招生政...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1.3.1 国外研究成果综述
1.3.2 国内研究成果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本文创新之处
第二章 陕西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2.1 陕西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现状
2.1.1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2.1.2 陕西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概述
2.2 陕西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存在问题
2.2.1 与城市相比,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发展水平一直较低
2.2.2 农村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严重不足,结构严重失衡
2.2.3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经费严重短缺
2.2.4 政出多门,导致职业教育发展严重失衡
2.2.5 政府高度计划的人事制度制约了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质量
2.2.6 招生政策的缺陷导致农村职业教育生源质量严重下降
2.2.7 人才结构不合理不协调,出现倒金字塔趋势
2.2.8 教育办学层次、学校类别、专业类别局部残缺
2.3 陕西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问题的成因分析
2.3.1 民众对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认识存在偏见
2.3.2 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2.3.3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体制不顺
2.3.4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质量偏低
第三章 陕西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结构体系
3.1 陕西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结构体系的基本框架
3.1.1 主动适应现代社会职业岗位体系的动态变化,构建新的教育目标
3.1.2 主动适应农业产业化变化的动态系统,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3.1.3 适应理性化的劳动力市场,改革专业结构体系
3.1.4 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关系,构建综合化的课程体系
3.2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结构体系的基本内容
3.2.1 陕西农村中等职业教育
3.2.2 陕西农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3.2.3 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
3.2.4 农村富余劳动力岗前培训
3.3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模式
3.3.1 共建合作模式
3.3.2 委托培养模式
3.3.3 基地带动模式
3.3.4 智力顾问模式
3.3.5 公益捐助模式
第四章 陕西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评价
4.1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评价的转变
4.1.1 评价观念的转变——正确把握农村职教人才观
4.1.2 评价内容的转变——评价的综合性和一体化
4.1.3 评价方式的改变——教育质量评价的多样性和动态性
4.1.4 评价影响力的转变——评价结果的效能性和激励性
4.2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评价原则
4.2.1 坚持评价的方向性与科学性的原则
4.2.2 坚持评价的导向性与激励性的原则
4.2.3 坚持评价的可操作和实效性原则
4.2.4 坚持评价的主体性与多角度的原则
4.3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
4.4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评价体系的应用
4.5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评价体系的结果
第五章 促进陕西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
5.1.1 制定配套的法律制度,增强各级政府投资的积极性
5.1.2 理顺管理体制,转变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
5.1.3 改善财政拨款模式,提升拨款的公平与效率
5.1.4 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
5.2 完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组织体系
5.2.1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5.2.2 行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
5.2.3 充分依靠企业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
5.2.4 私人参与职业办学
5.2.5 发展职业教育集团
5.2.6 发挥社会在职业教育中的舆论导向作用
5.3 建立农民参与机制
5.3.1 激发农民主动参与的兴趣
5.3.2 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农民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5.3.3 采用多种学习方式,拓宽合作与发展的空间
5.4 制定保障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配套措施
5.4.1 拓宽投资渠道
5.4.2 优化资源配置
5.4.3 统筹协调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4040855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1.3.1 国外研究成果综述
1.3.2 国内研究成果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本文创新之处
第二章 陕西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2.1 陕西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现状
2.1.1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2.1.2 陕西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概述
2.2 陕西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存在问题
2.2.1 与城市相比,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发展水平一直较低
2.2.2 农村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严重不足,结构严重失衡
2.2.3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经费严重短缺
2.2.4 政出多门,导致职业教育发展严重失衡
2.2.5 政府高度计划的人事制度制约了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质量
2.2.6 招生政策的缺陷导致农村职业教育生源质量严重下降
2.2.7 人才结构不合理不协调,出现倒金字塔趋势
2.2.8 教育办学层次、学校类别、专业类别局部残缺
2.3 陕西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问题的成因分析
2.3.1 民众对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认识存在偏见
2.3.2 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2.3.3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体制不顺
2.3.4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质量偏低
第三章 陕西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结构体系
3.1 陕西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结构体系的基本框架
3.1.1 主动适应现代社会职业岗位体系的动态变化,构建新的教育目标
3.1.2 主动适应农业产业化变化的动态系统,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3.1.3 适应理性化的劳动力市场,改革专业结构体系
3.1.4 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关系,构建综合化的课程体系
3.2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结构体系的基本内容
3.2.1 陕西农村中等职业教育
3.2.2 陕西农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3.2.3 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
3.2.4 农村富余劳动力岗前培训
3.3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模式
3.3.1 共建合作模式
3.3.2 委托培养模式
3.3.3 基地带动模式
3.3.4 智力顾问模式
3.3.5 公益捐助模式
第四章 陕西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评价
4.1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评价的转变
4.1.1 评价观念的转变——正确把握农村职教人才观
4.1.2 评价内容的转变——评价的综合性和一体化
4.1.3 评价方式的改变——教育质量评价的多样性和动态性
4.1.4 评价影响力的转变——评价结果的效能性和激励性
4.2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评价原则
4.2.1 坚持评价的方向性与科学性的原则
4.2.2 坚持评价的导向性与激励性的原则
4.2.3 坚持评价的可操作和实效性原则
4.2.4 坚持评价的主体性与多角度的原则
4.3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
4.4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评价体系的应用
4.5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评价体系的结果
第五章 促进陕西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
5.1.1 制定配套的法律制度,增强各级政府投资的积极性
5.1.2 理顺管理体制,转变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
5.1.3 改善财政拨款模式,提升拨款的公平与效率
5.1.4 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
5.2 完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组织体系
5.2.1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5.2.2 行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
5.2.3 充分依靠企业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
5.2.4 私人参与职业办学
5.2.5 发展职业教育集团
5.2.6 发挥社会在职业教育中的舆论导向作用
5.3 建立农民参与机制
5.3.1 激发农民主动参与的兴趣
5.3.2 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农民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5.3.3 采用多种学习方式,拓宽合作与发展的空间
5.4 制定保障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配套措施
5.4.1 拓宽投资渠道
5.4.2 优化资源配置
5.4.3 统筹协调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40408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4040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