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下来”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25-04-15 03:00
趋向补语在汉语日常交际中经常使用,语义复杂,结构灵活,但其他很多语言中却没有这一语法项目,因此难以被汉语学习者掌握,成为汉语学习者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本文以“V下来”为代表,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出发,分析“V下来”的句法语义,划分语料库中汉语学习者出现的偏误类型,探讨偏误原因,最后给出趋向补语“V下来”的教学策略。全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说明本文的研究对象“V下来”及其研究意义。综述“V下来”的本体及第二语言教学方面的相关研究,指出已有研究的不足,提出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性。第二部分通过语料,描写动词后“下来”与宾语的语序情况。并将宾语分为处所宾语和非处所宾语两大类:处所宾语在句中的位置比较固定,一般采用“下+处所宾语+来”这种格式;当宾语为非处所宾语时,位置情况比较复杂,与动词的语义、宾语的特点和语用等都有关系。其中,“把”字式和中宾式使用频率最高,占语料总数的95.71%。此外,本部分还分析了“V下来”的句法功能,归纳“V下来”在语句中充当的句法成分。第三部分借鉴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和隐喻机制理论对“下来”的基本义和引申义进行梳理。“下来”的基本义是趋下义,通过引申和隐喻作用...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第一章 “V下来”的句法分析
1.1 处所宾语的位置
1.2 非处所宾语的位置
1.2.1 后宾式
1.2.2 中宾式
1.2.3 前宾式
1.2.4 “把”字式
1.3 “V下来”的句法功能
1.3.1 充当谓语或谓语中心
1.3.2 充当定语
1.3.3 连谓结构
1.3.4 充当补语
第二章 “V+下来”的语义分析
2.1 空间域和时间域
2.2 趋向补语“下来”的语义指向
2.3 “下来”的语义
2.3.1 “下来”的趋下义
2.3.2 “下来”的脱离义
2.3.3 “下来”的持续义
2.3.4 “下来”的实现义
2.4 “下来”语义扩展路径
第三章 动词、形容词与“下来”的组配
3.1 能进入“V下来”格式的动词及组配结果
3.1.1 能进入“V下来a”格式的动词及组配结果
3.1.2 能进入“V+下来b”格式的动词及组配结果
3.1.3 能进入“V+下来c”格式的动词及组配结果
3.1.4 能进入“V+下来d”格式的动词及组配结果
3.1.5 能进入“V+下来e”格式的动词及组配结果
3.1.6 能进入“V+下来f”格式的动词及组配结果
3.2 能进入“A+下来”格式的形容词及组配结果
3.3 “V下来”语义特点
第四章 “V下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4.1 “V下来”的偏误类型及来源分析
4.1.1 “V下来”的偏误类型
4.1.2 “V下来”的偏误来源分析
4.2 “V下来”的教学策略
4.2.1 “V下来”的教学建议
4.2.2 “V下来”的教学步骤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4039962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第一章 “V下来”的句法分析
1.1 处所宾语的位置
1.2 非处所宾语的位置
1.2.1 后宾式
1.2.2 中宾式
1.2.3 前宾式
1.2.4 “把”字式
1.3 “V下来”的句法功能
1.3.1 充当谓语或谓语中心
1.3.2 充当定语
1.3.3 连谓结构
1.3.4 充当补语
第二章 “V+下来”的语义分析
2.1 空间域和时间域
2.2 趋向补语“下来”的语义指向
2.3 “下来”的语义
2.3.1 “下来”的趋下义
2.3.2 “下来”的脱离义
2.3.3 “下来”的持续义
2.3.4 “下来”的实现义
2.4 “下来”语义扩展路径
第三章 动词、形容词与“下来”的组配
3.1 能进入“V下来”格式的动词及组配结果
3.1.1 能进入“V下来a”格式的动词及组配结果
3.1.2 能进入“V+下来b”格式的动词及组配结果
3.1.3 能进入“V+下来c”格式的动词及组配结果
3.1.4 能进入“V+下来d”格式的动词及组配结果
3.1.5 能进入“V+下来e”格式的动词及组配结果
3.1.6 能进入“V+下来f”格式的动词及组配结果
3.2 能进入“A+下来”格式的形容词及组配结果
3.3 “V下来”语义特点
第四章 “V下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4.1 “V下来”的偏误类型及来源分析
4.1.1 “V下来”的偏误类型
4.1.2 “V下来”的偏误来源分析
4.2 “V下来”的教学策略
4.2.1 “V下来”的教学建议
4.2.2 “V下来”的教学步骤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40399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4039962.html
上一篇:近十年《世界汉语教学》文献特点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