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预备犯的立法完善 ——以部分预备行为实行化为视角
发布时间:2025-04-18 02:20
预备犯是刑法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无论是我国1979年《刑法》(以下简称79刑法)还是1997年《刑法》(以下简称97刑法)都对预备犯进行了相关的规定。但对于预备犯,无论是从名称上、定义上还是处罚上,我国刑法学界一直都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尤其是《刑法修正案(九)》的出台后,其中增加的“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将恐怖活动的预备行为实行化,将法益保护早期化,这样的立法更是引得学者们争议不断。基于这样的情况,笔者认为对预备犯理论的深入研究是大有必要的。因此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有关预备犯的文献,在了解了国内外对预备犯的相关研究之后,针对我国预备犯的立法现状,从理论分析上着手,写就本文。本文第二章从预备犯相关定义的界定入手,厘清预备犯、预备行为、犯罪预备之间的区别,并通过与中止犯、未遂犯之间的比较分析,总结出预备犯的特征,接着对预备犯的种类进行了有效划分,并定义了独立的预备犯。第三章先对域外预备犯立法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和评析,接着对我国预备犯立法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并结合域外立法的情况对我国立法的缺陷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第四章以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为例,从法理合理性、立法合理性、司法合理性三个方面分析了部...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2 预备犯的概述
2.1 预备犯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预备犯的特征
2.2.1 这种犯罪类型是仅仅实施了预备行为而构成犯罪
2.2.2 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因素
2.3 预备犯的种类
2.3.1 物质性预备犯与非物质性预备犯
2.3.2 实质的预备犯与形式的预备犯
2.3.3 独立的预备犯与非独立的预备犯
3 预备犯的立法现状及缺陷评析
3.1 域外预备犯的立法现状及评析
3.1.1 对预备犯不予处罚的立法模式
3.1.2 对预备犯予以处罚的立法模式
3.1.3 评析
3.2 我国关于预备犯的立法现状及评析
4 部分预备行为实行化的趋势及评析
4.1 部分预备行为实行化的含义及具体规定
4.2 部分预备行为实行化的合理性分析
4.2.1 法理合理性
4.2.2 立法合理性
4.2.3 司法合理性
5 部分预备行为实行化趋势下我国预备犯立法完善的思考
5.1 我国预备犯立法完善的背景
5.2 我国预备犯立法完善的原则
5.2.1 适度独立化原则
5.2.2 重大法益保护原则
5.2.3 刑法机能相协调原则
5.3 我国预备犯立法完善的路径——“两步走”
5.4 对我国预备犯立法完善的建议
5.4.1 修改刑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
5.4.2 修改总则中对预备犯处罚的规定
5.4.3 在“两步走”期间,应将得减原则改为应减原则
5.4.4 对分则规定独立的预备犯范围之建议
6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目录
本文编号:4040368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2 预备犯的概述
2.1 预备犯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预备犯的特征
2.2.1 这种犯罪类型是仅仅实施了预备行为而构成犯罪
2.2.2 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因素
2.3 预备犯的种类
2.3.1 物质性预备犯与非物质性预备犯
2.3.2 实质的预备犯与形式的预备犯
2.3.3 独立的预备犯与非独立的预备犯
3 预备犯的立法现状及缺陷评析
3.1 域外预备犯的立法现状及评析
3.1.1 对预备犯不予处罚的立法模式
3.1.2 对预备犯予以处罚的立法模式
3.1.3 评析
3.2 我国关于预备犯的立法现状及评析
4 部分预备行为实行化的趋势及评析
4.1 部分预备行为实行化的含义及具体规定
4.2 部分预备行为实行化的合理性分析
4.2.1 法理合理性
4.2.2 立法合理性
4.2.3 司法合理性
5 部分预备行为实行化趋势下我国预备犯立法完善的思考
5.1 我国预备犯立法完善的背景
5.2 我国预备犯立法完善的原则
5.2.1 适度独立化原则
5.2.2 重大法益保护原则
5.2.3 刑法机能相协调原则
5.3 我国预备犯立法完善的路径——“两步走”
5.4 对我国预备犯立法完善的建议
5.4.1 修改刑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
5.4.2 修改总则中对预备犯处罚的规定
5.4.3 在“两步走”期间,应将得减原则改为应减原则
5.4.4 对分则规定独立的预备犯范围之建议
6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目录
本文编号:40403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4040368.html
上一篇:打击破坏野生鸟类资源违法犯罪活动浅析——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